home

关于看电影的心得

Created
Mar 16, 2020
Tags
想法
我看过的电影不算多。
为了学习怎么讲好一个故事以及培养共情能力,开始学习看电影。
看了几部之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急个毛
以前不怎么看电影(剧看的更少),原因是觉得看电影有些浪费时间:看电影「收益密度」比学习低,「快感密度」比玩游戏低,而且花了两个小时看完很有可能会觉得没啥意思,风险有点高。
看了一些电影之后,觉得之前的想法太功利了。这么功利地对待时间,会错过很多美好。
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急什么。
 
2
Be Open
之前最喜欢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杀手不太冷》《教父》。好友看了这几部电影之后发现这几部电影的主角都是「话不多」「感情(看起来)不充沛」「遇到大事不慌张」的人,和我的人设比较像。好像真的是这样。
才意识到以前看电影仿佛是戴着「滤镜」在看,被过滤掉的电影不是没意思,而是主观上就没有意愿去发现他们的「意思」。就像人们在寻求他人意见的时候,往往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只是去寻求认同,自动「过滤」掉不同的意见。
这么一想,心态开放了,能大大提高电影「有意思」的概率,风险也降低了。
 
3
Unreal World
以前看电影的时候如果出现一些非常巧合的情节来满足剧情发展需要,会觉得「这也太假了」,严重影响观感体验和对电影的评价。
但想通了上面那一点,这一点也就不是问题了,不要因为巧合过滤掉它们。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写,读不同类别的书籍目的是不一样的。读想象文学的时候就不要用传递知识的、逻辑的严谨标准来评判,只要全心全意去共情,想象作品在自己身上发挥作用,满足(潜)意识中的需要,就达到了目的。
看电影也是一样。
 
4
用心去体会
得专心看,不然体会不到,也影响体验。
比如在看《海蒂和爷爷》的时候顺便练了个 Keep,导致的结果是,画面里心旷神怡,屏幕前大汗淋漓,就完全感受不到。若无法产生共情,任何电影都能用一句话总结,就没啥意思了。
也可能是目前对这类电影共情能力较弱,等熟练了之后就能做到一边健身一边哭。
 
5
The Power
好电影能让人在看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进入头脑发热状态,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或完全没想过要做的事。
就像是酒。